康复评定与治疗中心副主任;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援疆干部人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康复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言语病理学组学术理事;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言语病理学组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西学中研究分会青年委员; 2019年国际乒联中国残疾人乒乓球公开赛医疗保障组志愿者。浙江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协会指导教师。
主任中医师,从事肿瘤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余,主持和参加部、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政府、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科研成果奖6项,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药物临床验证工作。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上的论文50余篇,著作2部。曾被评为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先进个人。指导培养研究生40余名。专长于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淋巴瘤、卵巢癌等)的中医药治疗,主张中西医结合,靶向免疫优势互补,分期诊治,高效低毒,扶正祛邪。尤其在中药抗肿瘤,提高免疫,预防复发,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延长生存,养生调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
995.7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针推系针灸专业,一直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2008.10晋升副主任中医师。对脊柱相关性疾病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期间曾在上海市中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推拿科进修。
主任中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为卫生部和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岐黄学者、全国和浙江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专家、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负责人,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针灸推拿学)负责人,国家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负责人。在国内较早提出慢性痛的“瘀虚交错”理念,率先提出针灸临床三维诊治体系,总结电针镇痛参数和穴位选择规律。在针灸镇痛、针药结合治疗风湿病和中医调理方面有较高造诣。擅长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顽固性面瘫、颈椎病、肩周炎、肩痛、中风后遗症、风湿病、失眠、焦虑、抑郁和内科、妇科杂病。
浙江省国医名师、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第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学科(中医康复学、老年骨伤学、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专科、中西医防治颈肩腰腿痛专科)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分会副主委、浙江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等,曾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等、主编专著与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针刀与中药、中医整骨等对骨伤软组织疾病、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及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