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 · 中西交融 · 爱心育人 · 厚泽一方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又名浙江省中山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全国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浓厚的中医药特色和突出的针灸、推拿、康复、骨伤专科优势享誉全省。
医院创建于1961年,前身为浙江中医学院门诊部。2003年,门诊部与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部系合一”,成立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针灸推拿医院;2006年随大学升格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与浙江省邮电职工医院合并重组,成立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加冠第二院名“浙江省中山医院”;2016年,与省残联下属浙江慈爱康复医院共建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增设滨江康复院区;2022年,与湖州市吴兴区政府“省-地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北分院(吴兴区中医院),并于2024年5月30日启用,形成了“一院四区”发展新格局。2023年,承担“百科帮扶”任务结对医院共两家:平阳县中医院和衢江区中医院。
医院目前共有莫干山路、庆春路、滨江和湖州吴兴院区四个院区,总建筑面积(不含吴兴院区)约9.8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350张。设有57个临床医技科室,60个专科专病门诊,1个浙江省椎间盘诊疗中心。现有职工1532人,副高以上专家 19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岐黄学者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国家级青年人才1名、卫生部和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0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7名、省国医名师4名、省级名中医9名,省卫生领军人才3名、省级青年人才3名、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9名,省卫生创新人才9名,省医坛新秀17名,省级中青年临床名中医15名。
医院在保持和发展中医特色的同时,积极追踪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构建了包括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在内的重点学科体系以及包括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局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浙江省中医药创新团队在内的科研平台。获批成立浙江省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康复质控中心,引领全省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康复标准化建设。建有省内最具权威的名中医馆所——浙江名中医馆,拥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1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浙江省国医名师传承工作室4个、浙江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1个,实施“名医、名药、名馆”发展模式,是省内中医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医院与浙中医大第三临床医学院实行医教合一的管理模式,开设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6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等下设二级学科所有专业硕士点全覆盖,每年承担千余名本科生、硕博士生、留学生及住培医师的培养任务,为社会输送了众多针灸推拿康复专业人才,医院也因此享有浙江针推界“黄埔军校”的美誉。
长载医道而行,不忘初心使命。从门诊部初建时的“传道济世”,到今日中山之“恒德仁术,同心同行”,中西医学在这里融聚而生,一脉相承;仁爱精神在这里传承延绵,沉淀绽放。锐意进取的中山人将秉持博爱济世的传统,以崭新的面貌、坚定的决心和昂扬的斗志,沿着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之路继续前行。
(数据更新于2024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