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此时吃它正当肥!加上这“3小样”,祛寒、消食、暖胃,好处多多~

“坚壳之下,必是美味”,这句话用在蟹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虽说农历九月的螃蟹黄膏丰腴,但有经验的老饕们都知道“九月团脐,十月尖,立冬后的公蟹才是王道!这是因为螃蟹也要“贴秋膘”,而公蟹又比母蟹晚熟,一直到立冬时节性腺才发育完全。此时拿起一只剥开蟹壳,便可见到丰腴的蟹黄和蟹膏,纹理清晰,颗粒饱满,美不胜收。

《本草新编》记载“螃蟹)味咸,气寒,可散血解瘀,益气养筋,理胃消食。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对于跌打损伤、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吃蟹时四个部位要避开

螃蟹身上这4个部位最易藏有致病菌,食用时必须清除:

蟹肠:掰开蟹的肚脐,蟹脐与蟹壳连接部位的黑色条状物。

蟹腮:掀开蟹壳后,分布在蟹体两侧、形如眉毛般软绵绵的部分。

蟹心:黑色膜衣与蟹黄之间的白色片状物。

蟹胃:紧挨蟹心的三角形骨质小包。

除了“蟹八件”,还需”三小样”

吃货们若想更进一步地把“吃蟹艺术”推向高潮,则可以用专门的食蟹工具——“蟹八件”,不过我们都知道蟹属于寒凉之物,过量进食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要想健康地享用蟹的美味,最好备上“三小样”——紫苏、醋和姜茶紫苏既是调味香草也是一种中药材,可行气、宽中、散寒。因蟹以微生物和腐食为生,故它们的鳃及胃肠里藏污纳垢,我们蒸螃蟹时在蟹的尾部放几片紫苏,就可以起到辟腥、杀菌、祛寒的作用

吃蟹后再吃点紫苏叶可解蟹毒,对因螃蟹过敏而出现瘙痒、风团和丘疹症状也有缓解作用。

螃蟹的食用也需适量,每天吃一、两只为宜,因为螃蟹含高蛋白、高胆固醇,过量食用后体内的甘油三酯水平会升高,对中老年人危害很大,还易发生腹胀腹痛和高血脂,建议食用时最好蘸上一点醋,除了调味外还有散瘀破结、活血消食的作用。

吃完螃蟹后,少不了再来一杯热气腾腾的姜茶,姜茶制作简单,将姜剁末,放上红糖后熬5分钟即可,也可放入少量紫苏。姜茶温中暖胃、理气和中,可中和蟹的寒毒。

美味继续,如何挑选一只好蟹

看蟹壳:一般来说蟹壳呈墨绿色、有光泽,肉质比较厚实;而蟹壳呈黄色的则比较瘦弱。还可以把螃蟹举起来对着阳光或灯光观察,若蟹壳边缘没有透光就说明内里肥满;如果明显能看到透光的缝隙,就说明壳内很空、肉不多。

看肚脐:螃蟹可以通过肚脐分辨雌雄,肚脐圆的是雌蟹,肚脐尖尖、三角形的是雄蟹,而且一般肚脐凸出来的会比肚脐凹进去的更肥美。

看蟹足:对于大闸蟹等蟹足上长毛的品种来说,绒毛丛生的肉质会更好吃,如果能挑到“金毛金爪”的就更好,还可以抓起螃蟹的腹部看蟹足的活动,蟹足强劲有力的肉质会更紧实。

冬意不来蟹宴不散——螃蟹食疗方

美食家蔡澜有言:“螃蟹最好吃的做法就是清蒸”,其实清蒸不仅味美,也是最为健康的吃法。将螃蟹腹部朝上,用开水蒸煮10分钟不到就可以出锅了,可以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怕腥的朋友还可以加入葱、姜等去腥,增加鲜味的同时还可以辛温解表,中和螃蟹的寒性。

温馨提示

 过敏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以及患有湿疹、荨麻疹儿童不宜食蟹。螃蟹中含有的蛋白质是异体蛋白,属于过敏原,容易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疾病及皮肤过敏疾病

 蟹肉性寒,寒则伤阳,易引发宫缩,孕妇食后可能会造成出血、流产的征兆。

 蟹黄胆固醇含量高,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患者建议少吃或不吃,且患有伤风腹泻、脾胃虚寒的人也不宜食用,容易造成腹泻。

 螃蟹中含有的嘌呤和甘酸两种成分,会在血液中产生过多的尿酸,可能诱发痛风。因此,尿酸高、痛风患者也不建议食用。

 

 

 

                                             来源:养生大国医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