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推拿学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免疫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促进推拿学科的亚学科及推拿智能化领域的开拓与发展,开展亚学科筋伤推拿学、脏腑推拿学、小儿推拿学、推拿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等。通过学科点临床基地和实验研究平台,揭示推拿疗法与推拿特色手法对人体作用的新现象和新规律。

荣誉名头:

本学科点于1983年开办针灸推拿学专业,1984年开设针灸推拿学硕士点,2001年推拿学被列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2003年被列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列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007年针灸推拿学专业遴选为国家特色专业《推拿学》重点学科被列为浙江省中医“名科”建设项目,2008年“针灸推拿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同年我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推拿科建设单位,2009年“针灸推拿学科”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09年《推拿手法学》成功立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认定省级精品课程1项,2011年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推拿重点专科验收,2012年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2013年成功立项国家卫健委“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2018年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推拿重点学科验收,成绩优秀!2019年《推拿保健与养生》立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推拿保健与养生》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获批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推拿学科。 该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项目)、浙江省推拿质量控制中心、教育部中医教育推拿学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推拿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华东地区推拿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中医临床指南制修订项目组长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推拿技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委单位。


学科规划: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免疫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促进推拿学科的亚学科及推拿智能化领域的开拓与发展,开展亚学科筋伤推拿学、脏腑推拿学、小儿推拿学、推拿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等。通过学科点临床基地和实验研究平台,揭示推拿疗法与推拿特色手法对人体作用的新现象和新规律。将学科特色技术与研究成果带动全省乃至全国推拿临床人才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大力开展学科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开展推拿特色适宜技术在全国乃至国际的推广与应用,建立多层次的省级名中医工作室(站),推进学科名医经验与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传-帮- 带的形式培养多层次的推拿人才,加强浙江推拿技术进基层社区医院合作,对村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工作,普及推拿优势病种的诊疗,提升推拿学科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的贡献力和影响力。


团队人员简介:

本学科团队共3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5人,中级职称人员12人,初级职称人员11人。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国医名师1人,浙江省名中医2人,博士生导师2人,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1人,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


学科研究方向:

1.推拿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

2.推拿特色手法与功法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 

3.推拿手法对脊柱病疼痛的生物学效应及推拿智能化研发与应用 

4.推拿防治小儿疾病的特色疗法研究


已取得业绩:

本学科近三年来主持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医学期刊论文80余篇,主编医学专著10余本,发明专利6项,成果获奖8项。

吕立江

学科带头人情况

吕立江,浙江省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推拿学)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推拿科)带头人,浙江省推拿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医教育推拿学科联盟副理事长,华东地区(长三角)推拿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国家中医临床指南制修订项目组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推拿技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

曾获中央先进组工干部、中央优秀社员、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荣誉称号、中华中医药科普专家、一带一路中医药贡献奖、全省社会服务先进个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九三榜样,浙江中医药大学首届教学卓越奖。主讲的《推拿养生与保健学》被认证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省政府奖3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浙江省“尖兵”、“领雁”攻关计划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教材与医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