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脑血管病诊治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是由马睿杰教授为牵头人、多名优秀的临床和科学研究人才共同组建的,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嘉兴市中医院共同组建的一中西医结合、高质量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通过开展中西医结合循证评价研究、高水平临床研究和技术攻关,建设专业化技术平台、打造临床品牌示范和构建紧密协作性团队来进行脑血管病、卒中后遗症、认知功能障碍等脑功能障碍疾病中西医防治的创新研究,助力中医药参与脑科学的高水平研究。
总体概况:
浙江省脑血管病诊治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是由马睿杰教授为牵头人、多名优秀的临床和科学研究人才共同组建的,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嘉兴市中医院共同组建的一中西医结合、高质量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通过开展中西医结合循证评价研究、高水平临床研究和技术攻关,建设专业化技术平台、打造临床品牌示范和构建紧密协作性团队来进行脑血管病、卒中后遗症、认知功能障碍等脑功能障碍疾病中西医防治的创新研究,助力中医药参与脑科学的高水平研究。
研究方向:
本团队拟开展脑血管病、卒中后遗症、认知功能障碍等脑功能障碍疾病中西医防治的创新研究;基于预测模型、决策分析等方法创建中风病循证-证治体系,并开展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药证候分析;协同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和技术攻关,建立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风病防治临床研究评价体系,建立多源数据整合+动态预警的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并开展认知功能中西医结合数字评测与康复新技术,建立基于数字疗法的认知功能障碍中西医智能诊疗新模式。
人员简介:
团队总人数22人,其中正高13人,副高5人,中级4人,博士15人,硕士6人,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合作单位的神经内科、针灸科、康复科、大数据中心等,形成了由中医、神经病学、神经药理学、医疗信息学组成的多学科交叉的具有中西医优势、创新协作的技术攻关团队。
团队带头人马睿杰教授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卒中后遗症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针灸临床及机制研究,刘伯一教授主要从事针灸及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童璐莎主任医师在脑血管病的筛查、治疗及机制研究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李凯教授主要从事脑部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数字诊疗及装备系统研究。
项目成果:
目前团队已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浙江省针灸学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建设1个专病数据库,研发了一种基于视空间目标任务自控眼动追踪的AD早期2.5分钟快速数字预警新技术。
交流合作情况:
建立了多学科交叉创新和中西医协同创新团队,以脑血管病、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西医防治为基础,开展针灸、药物治疗脑血管病、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临床经验分享等科研和临床活动,为中西医协同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通过专业化技术平台,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技术对大数据进行高维分析,建立“多源数据整合+动态预警系统”,将数据实时上传与管理,并基于智能算法提供辅助干预及康复新技术,建立认知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数字智能诊疗平台。
平台建设情况:
通过中西医协同创新研究,建设国内一流、能够阐明脑血管病及相关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原理的科研技术平台,形成技术领先、特色鲜明的独特优势,促进医教研产协同创新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 通过大数据分析卒中患者中医诊疗信息,建立数据采集-疾病预警-中医治疗技术选择-疗效评价体系的卒中后认知障碍全程管理技术服务平台;通过中西医结合数字化认知评估、预防、治疗、管理等内容为正常人群及认知障碍人群提供认知筛查、辅助诊断,促进患者、家庭、社区、医院有效联动,并基于智能算法提供辅助干预及康复新技术,建立认知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数字智能诊疗平台。
同时要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技术、临床疗效上形成良好品牌效应,建立“临床需求为导向、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基础与临床研究并进为特色”的中西医协同创新新范式这一品牌名片。此外,通过建立中风病中医药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ChiCOS)评价及应用品牌这一关键技术平台,开展多项核心指标集研究,研制国际首个中风病的中医药防治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集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