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简介
一、针灸推拿专业 :
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创办于1983年,1986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针灸专业本科和三年制推拿专业专科,目前已形成以针灸推拿学为基础专业,涵盖针灸推拿、医学美容和针刀医学三个方向的五年制,以及本科中医学七年制(针灸推拿学方向)专业体系。针灸推拿学专业是我校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1989年,《针灸推拿学》经浙江省教委评审确立为省级重点扶植学科。2001年,《针灸学》和《推拿学》被分别列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2003年,针灸推拿学专业被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针灸推拿学》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针灸推拿学专业通过省教育厅评估验收,被授予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称号,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针灸学》被评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被评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针灸学》和《推拿学》被评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2012年针灸推拿专业被浙江省教育厅列为省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
该专业队伍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2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3人,校教学名师3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省首届师德标兵1人,省教坛新秀1人,校教坛新秀1人,校优秀授课教师15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海外留学英才奖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7人,入选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4人。“针灸关键技术研究”、“推拿学科教学团队”和“针灸学科教学团队”分别获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近10年,共培养本科学生1436名,硕士研究生144名。现有本科学生687人,硕士研究生109人。每年平均招收本科生130名,同时还承担成教学院、国际教育中心留学生的教学任务。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分项目2项、子课题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国家中管局、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课题29项,厅局级及其他课题209项,研究经费近900万元。卫生部视听教材4项,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课题3项,其它教改课题26项。同时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精品课程4项、校级精品课程3项。发表各级各类科研文章近500篇,教改文章158篇,其中公开发表67篇。出版教材和专著共83部,主编22部,副主编20部,其中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副主编4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科研成果三等奖、四等奖各1项,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优秀奖2项,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卫生部教学课件二等奖1项,省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高校现代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1项,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优秀教学(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二等奖2项。
自2004年7月针灸推拿系与原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门诊部“院系合一”成立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针灸推拿医院。2008年与浙江省邮电职工医院合并重组“院院合一”,成立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又名浙江省中山医院、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一体的针灸推拿专科性医院。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发展走上了新台阶,后期临床教学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该专业的特色与优势主要表现在:1.以针灸推拿学为基础,专业多方向扩展;2.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3.实行“院院合一”,加强后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4.发挥针推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二、康复治疗学专业 :
康复治疗学专业成立于2003年,设置为四年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被列为硕士授予点单位。主要培养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方法和相关知识,毕业后能够从事康复各科的治疗工作、康复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社区康复与预防工作的高级康复治疗师。
我专业队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10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生导师12人。目前,有在校生178人,在读硕士生6名。已有本科毕业生288人,充实了我省康复医学人员的需求。自2004年7月针灸推拿系与原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门诊部“院系合一”成立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针灸推拿医院。2008年与浙江省邮电职工医院合并重组“院院合一”,成立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又名浙江省中山医院、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一体的针灸推拿康复专科性医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发展走上了新台阶,后期临床教学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2007年,康复医学实验室又得到省财政资助的重点建设实验室项目。相信在新形势下,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将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主要表现在:1.培养具有中医针灸推拿知识背景的康复医学人才;2.重视学生康复实践技能培养;3.充分发挥直属附属医院优势,加强后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针灸推拿学专业建设的特色与优势
针灸推拿学专业经过多年办学,结合本专业自身特点,在专业方向扩展、实践技能培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国际交流与推广等方面,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工作成效显著,专业综合实力提高较快。
一、以针灸推拿学为基础,专业多方向扩展
针对本专业特点和新形势下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大针推为基础,相继扩展为针灸推拿、康复医学、医学美容三个专业方向,其中康复医学、医学美容专业在三年级开始分方向培养,在掌握中医、针灸推拿知识的基础上,分方向设置不同课程学习。去年又新增中医学七年制(针灸推拿方向),拓宽毕业生就业面,满足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水平
我们在广泛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精心制定和修改了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最后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通过。针灸推拿方向是老专业的延续,我们重点抓了课程的组合和优化,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主干课程的合格与优秀评估。康复医学方向强化了教研组的师资建设,建成了设施较为完善的康复医学示教室和体能训练室,重视相关课程的教材建设。医学美容方向于2004年正式开始授课,成立医学美容教研室、示教室和临床实习带教基地。新增的康复和医学美容两个方向社会需求逐渐增多,发展形势看好。
专业多方向扩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变化。在生源扩招的形势下,培养做到博而专,同时也拓展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受到学生和社会的欢迎。
二、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学生实践技能高低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针灸推拿学专业特点,我们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作为抓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与实践,成效显著。
1、完善了实践技能训练与考核的方法与手段
(1)把实践技能考核列为针灸推拿相关课程的必考内容,并占该课程总成绩的30-40%;
(2)具体规定每门课程技能考核的内容和评分标准;
(3)规范实践技能考核过程:要求教师或学生一对一进行考核,确保质量。
通过这些实践技能考核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2、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灸推拿的操作实践能力必须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提高,这方面的做的工作主要有:
(1)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运用所学的针灸、推拿知识到社区下农村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深受百姓群众、社区和当地有关部门的欢迎,在实践服务中明显提高了动手能力。每年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03年因非典没有组队)。近五年2007—2011年每年荣获“省级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优秀团队”光荣称号。2007年还被评为“省级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2)鼓励学生的针灸经络协会和推拿协会,利用本学院的临床模拟诊室,每天中午和晚上为学院师生开展医疗服务,既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又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3)每年不定期开展推拿手法、功法、针灸基本功的实践技能比赛,学生参与热情高,明显提高了针灸、推拿的技能水平。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来获得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省创业创新、孵化、推广等项目资助共计28项;学生在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共9篇;荣获
3、创造实践技能教学的优良条件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学院教职工积极筹划、建设针灸推拿专业实验室和示教室,购置了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和示教室面积从以前的 150平方米扩展到1400平方米,实验仪器总值增加了近300万。我院拥有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下设针刺手法测试室、推拿手法测试室、体能测试室、实验针灸区、医学美容示教室5个功能区。专门在学院内设立“晨曦针推模拟医院”,为学生搭建了“早动手、早实践”的学习平台。能充分地满足学生实验技能训练与考核的需要。
三、院院合一,加强后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尤其重要。尽管学院有多家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但长期以来,我系缺乏直属的固定的临床教学基地,后期临床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多方面的积极努力, 2004年7月,在省卫生厅和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我系与原学院附属门诊部“院院合一”,成立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针灸推拿医院,2008在学校及学院的积极努力下,成功与浙江省邮电职工医院合并重组,成立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又名浙江省中山医院、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2011年通过全国等级医院评审,被评为浙江省三级乙等医院。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针灸科、推拿科,省级重点专科4个--眩晕病、脑病、颈肩腰腿痛及骨质疏松症,为学生的后期临床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以针灸推拿为主体的非药物自然疗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热潮,为适应国际上对针灸推拿的需求,我们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1)每年不定期接受外国留学生和进修生(包括港、澳、台、日本本科生培养);2)参与筹备2003年疑难病针灸中医诊疗学术交流的国际会议,2010杭州国际推拿(手法)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并在大会上进行论文宣读;3)不定期派出教师赴国外讲学和进行理论与临床教学工作;4)接受国外、港澳台参观团十余批,有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香港等;(5)主办和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多次,举办中国针灸高端学术论坛“西湖论针”等,每年举办国家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5期。通过广泛的对外交流,大大提高了我院针灸推拿学专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
康复治疗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方法和相关知识,毕业后能够从事康复各科的治疗工作、康复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社区康复与预防工作;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
康复治疗师与康复医师的职责和任务不同,康复医师主要在全面康复计划的制定和评估,并解决日常的诊疗和疑难问题。康复治疗师主要在具体执行各种康复治疗的措施和手段。因此,康复治疗学是一门技术性和社会性都很强的专业,尤其重视操作和实用性。
为了改变过去高校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训练的做法,同时为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把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处理好康复医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一般课程与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的统筹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向实践教育倾斜。在确保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康复治疗技术的见习、实习操作教学,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我们在扎实的现代康复治疗学基础上,培养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高级康复治疗人才,可以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针灸推拿、音乐治疗、心理治疗等多方面康复治疗工作,以适应社会对康复治疗人才的综合要求。
到 2010年时,全国康复治疗师需求量约为35210人(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国家卫生部科教司主持的《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技术岗位任务分析及人才需求预测》分课题研究报告)。我国5-8年内康复治疗师需求量甚大,而目前基数(5640人)则较小,康复治疗正规的本科专业教育几年前基本上是空白,人才缺乏,对掌握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治疗师的需求更大。目前中医院校培养的专业康复治疗师数量较少(160人/年左右),供不应求。
本专业设置为四年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按照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内涵和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准入标准设计课程、优化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学知识结构,并重视全面素质教育(包括理论基础、专业技术、研究能力、情感态度、人文精神、管理能力等),使毕业生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
第三临床医学院自 2003年起开始招收康复医学专业,每年55-60名,并制订了康复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和各课程教学大纲。 同时我们建成和完善了高标准的康复专业学生专用的练功房、体能训练室、学生临床模拟诊室等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面积由原有的
学风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统考通过率2011届达 81.35%,应届生考研录取率为15 %。同时积极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和临床,效果良好。已发表论文多篇,参加学术交流多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五年来获得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省创业创新、孵化、推广等项目资助共计28项;学生在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共9篇;荣获